天份及努力,造就不凡的鴿感 楊雅富有一套為鴿子配對的哲學:「育種是百年大計,我只引進我能看到、而且具有好成績的鴿子。」精銳鴿舍的主力鴿,外界暱稱「小不點」,楊雅富為牠的直女更換了三次配對的公鴿,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配對雖然都取得入賞的成績,但楊富雅都覺得不夠好,直到第三次的配對,果然成功飛出了冠軍成績。
能夠成功孕育出冠軍鴿,楊富雅很謙虛:「紀先生當時已經是鴿界名人,所以跟著紀先生,常有機會看到各種好鴿子,接觸多了,就有些心得,知道怎麼為鴿子分類。不要以為鴿子都一樣,因為每隻鴿子的特色都不同。適合在夏天比賽的鴿子,就不要讓牠在秋天比賽。」這道理就像賽跑一樣,有的人適合短跑,有的人適合馬拉松,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,唯有找到最適合的領域,才能有傑出的表現。
2002年的秋季南海比賽,這對搭檔就遇到瓶頸,作出的鴿子雖然會飛回,但遇到逆風,速度卻很慢,所以楊雅富就針對鴿子的弱點加以改良,後來在2004年就贏得了比賽。那麼如何進行改良配對?楊雅富說得簡單:「看鴿子缺什麼就補什麼啊!」這個說法就猶如人類的「優生學」,如果想要後代長得高,就找個子高的對象,但是鴿子不是人,要判斷鴿子缺少什麼,不是那麼簡單的事,沒有豐富的經驗和精準的眼光,根本辦不到。
鴿界長青樹第一人在鴿界提起紀茂松的名字,很多人都會肅然起敬,因為,紀茂松在鴿界第一線作戰的經驗,累積至今已有40餘年,足以稱為鴿界的長青樹。
紀茂松小時候住在淡水,會踏入鴿子的世界,是因為朋友的緣故。那位朋友本身跟著父親一起養鴿,而朋友的伯父吳天柱,在當時是鴿界赫赫有名的人物,從事鴿子買賣的生意。16歲時,朋友送了一隻鴿子給紀茂松,從此讓他與鴿子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因為當時還在念書,沒有多餘的金錢蓋獨立鴿舍,鴿子只能養在家裡,設備相當簡陋。18歲開始,就開始參加比賽,那時也缺少經費,所以和3、4個朋友一起養鴿、一起比賽。因為已經念專科,學校對學生課餘的活動限制不多,下課後,大家就一起討論鴿子或賽事。早期的賽鴿並不像現在是職業性的比賽,奬金很少,會參加完全是因為興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