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本文的開始,讓我與朋友們一起向在“5,12”汶川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們默哀!讓遇難的同胞們安息吧!
從5月12日下午開始,各大煤體相繼播出了汶川地震的相關新聞。留在網絡上的我雙眼一次次地濕潤,心情一點一點地沉重!巍巍大中華,您怎麼了?
翻開歷史,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。天災給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痛!東漢時代,地震比較頻繁。據《後漢書‧五行志》記載,自和帝永元四年(公元92年)到安帝延光四年(公元125年)的三十多年間,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。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,引起地裂山崩、江河泛濫、房屋倒塌,造成了巨大的損失。東漢科學家張衡經過長年研究,終于在陽嘉元年(公元132年)發明了候風地動儀。歐洲直到1880年,才制成與此類似的儀器,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。先賢的創造,讓我們驕傲!讓我們汗顏!
地震這種自然現象一次又一次的摧毀我們的家園。作為地球的主宰者我們應該深思。地震這種突發性很強的自然災害在發生前肯定有前兆。地震前兆既複雜又多樣。有地下水異常、動物習性異常等等。動物習性異常是最重要的地震前兆!民間早有諺語“震前動物有前兆,家家戶戶應知道;牛羊驢馬不進圈,老鼠搬家往外逃;雞飛上樹豬拱圈,鴨不下水狗狂叫;兔子豎耳蹦又撞,鴿子驚飛不回巢;冬眠長蛇早出洞,魚兒驚惶水面跳。”我們的愛鴿在地震前兆中有異常的反應;這讓我們信鴿愛好者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!居安思危呀!在平時與愛鴿交流中,多觀察,善于發現異常情況,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!
在這次“5.12”汶川地震後,通訊成了一個很頭痛的話題;什麼移動,聯通(因機站被地震破壞)都成了打不通;震區信息的傳遞是很重要的,多一分鐘,可以多發現一名被埋者,意味著多挽救一個生命!作為一名信鴿愛好者,我建議緊急調動雲南軍鴿隊趕赴災區,讓這些聰明的小精靈發揮他們特殊的作用。完成無線電和互聯網無法完成的任務,讓我們愛鴿人心靈得到一絲安慰!
面對危難,我們眾志成城!抗震救災!我們萬眾一心!願天佑中華!福降中華! |